歷史自信、歷史主動、歷史自覺,歷史性勝利、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歷史”“歷史性”等詞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高頻出現,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邃的歷史眼光、宏闊的歷史視野、深刻的歷史思維、勇毅的歷史擔當。
第一,把握歷史方位、總結歷史經驗,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二十大謀劃未來的目標任務和行動綱領,必須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戰略任務、戰略階段、戰略要求和戰略環境,必須充分考慮這些新的歷史特點,使各項工作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善于在總結經驗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大修訂的黨章指出,經過長期實踐,積累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的寶貴歷史經驗,這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嚴重影響人們的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等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分析了我們黨所處歷史方位、面臨形勢任務、黨情發展變化,以高度的戰略自信、戰略清醒、戰略自覺,指出:“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
第二,取得歷史性勝利、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十年來,面對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敢抉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
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勝利、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從16個方面分析總結了十年來的非凡卓絕成就,其中很多都是歷史性的,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上。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走過百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四個里程碑意義啟迪未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中國人民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第三,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這十個詞蘊含豐富的治國理政思想智慧,同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也是“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的生動例證,彰顯著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我們必須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第四,堅持歷史思維、把握歷史之變,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我們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新華日報 劉西忠)